高考填报志愿时,各高校往年的投档分是一个重要参考,但许多考生和家长都不知道投档分是什么意思,而且也不知道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有什么区别。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指南和建议。
1.投档分数线: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确定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这个分数就叫投档线,相对于院校来说又叫提档线,又称调档线、进档线。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录取分数线是具备了填报志愿的资格,但未必达到院校的提档线,如果达不到,电子档案不能投放,就参加不了该院校的录取。由于每个院校所报考生的人数不同、考生分数分布不同,投档线也就各不相同。
2.录取分数线:即省控线、填报志愿的资格线,是指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办)根据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成绩分布,按照一定比例所确定的高校录取最低分数。
一般按批次划分,如提前批次、本科批次等。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不得填报志愿,高校也不得录取。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最关注的内容。分数线直观地反映了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当年院校、专业录取考生层次的基本反映。
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都是在大学投档录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了院校投档线不一定能被录取,但如果没达到院校投档线,连录取的机会都没有。
当高校的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为1:1时,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是相同的。
例如:某高校计划招生理工类考生50人,招生投档比例为1:1,填报该高校志愿考生人数为70,那么计算机会将这70人按照分数高低排序,选择前50人进行投档,第50个考生的成绩即为院校投档分,但由于招生计划比例为1:1,就证明这50个成功投档的考生都会被该院校录取,因此最低录取线也是第50个考生的成绩,因此投档分和录取分相同。
当高校的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不为1:1时,录取分数线≠投档分数线
例如:某招生投档比例为1:1.5,如果有考生因为不服从调剂、不符合专业要求或者是身体等原因被退档,此时录取分数线≠投档分数线。
因此各位考生在填报时,要仔细阅读高校的招生计划以及投档比例,按照自己分数来合理安排,并且选择服从调剂,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1、高考志愿如何填报第一,确定大学目标:考生填报志愿可以根据位次换算法确定自己要报考的大学,确定好大学目标。尽管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以及高校招生计划都会有所不同,导致院校录取分数有所波动,但排名相对稳定。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最好采用排名法对目标院校进行定位。第二,确定专业方向:考生填报志愿可以根
2025退档后不会被下一志愿录取。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只能参加填报生源不足院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2025高考退档后还能被下一志愿录取吗被退档后不会被下一个志愿录取,这是因为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被退档之后是直接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在录取过程中
高考选择日语报考受限的专业高考选择日语报考什么专业会受限不能报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专业: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八部分“录取”的第44条,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专业对统考外语语种有明确限制。这些专业的日语考生通常不能报考。例如,大多数军事院校和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