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是什么意思?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是什么意思?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是出自《吕氏春秋·览·有始览》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及其门客。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的上一句是:《周箴》曰: “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不知道却自认为知道,这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翻译含义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必须首先分清事物的类别,深入到客观现实中去,从实际出发,才能了解工作对象的特性及特殊规律,从而认识客观事物。

翻译含义3:

含义是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避免因为自以为知道而带来的灾祸和后果。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自《吕氏春秋·览·有始览》原文节选如下:

《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作者】吕不韦及其门客【朝代】战国时期

五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宁。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  

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於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於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断之於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观於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箴》曰: “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於心。不惕於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於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於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於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後其智能可尽。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更新时间: 2024-01-12 14:04:29 编辑:poxiaohai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下一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天时:指气候、节气等自然条件。地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是什么样意思?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是什么样意思?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是出自《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张先。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的下一句是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杨柳初生的嫩叶因春寒而皱巴巴。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是什么意思?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是什么意思?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是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安。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的下一句是:蛖象之病,人之宝也;人之病,将有谁宝之者乎?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