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与医学部的合作研究论文“Hippocampus- and thalamus- related fiber-specific white matter reduction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在国际脑科学重要期刊《Cerebral Cortex》(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天津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研究生周煜、副教授司霄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阶段,此阶段主要行为特征是轻度的记忆和智能损害。由于AD疾病发展具有不可逆性,对晚期AD的治疗收效甚微。因此MCI阶段的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AD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MCI患者的神经病变主要是白质损伤,前人研究表明MCI白质损伤多发生在边缘系统,并且向AD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全脑扩散。在 MCI 期间,发现白质比灰质和功能连接更早退化。尽管研究揭示了 MCI 边缘系统中的白质退化,但在 MCI 期间其他白质如何退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在实验中招募了 42 名 MCI患者 和 54 名正常人(NC)构成对照组。
运用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探究MCI白质的变化的一种非侵入式技术手段,采用机器学习为MCI的识别提供了一套系统客观的辅助诊断方法。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确定感兴趣区,再通过扩散磁共振成像 (DTI)进行纤维追踪。对MCI与NC的神经束 DTI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分类。对 DTI 指数和行为评分进行拟合,求出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MCI的海马-颞叶和丘脑相关神经束的平均弥散度(MD)指数显着高于NC,可有效用于区分两组。 (2) 与正常神经束相比,所有退化神经束,尤其是海马-颞叶神经束,与认知评分的相关值显着升高。 (3) 与海马-颞叶神经束相比,丘脑相关神经束与MCI抑郁评分的相关值显着更高。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MCI 期间会发生海马-颞叶和丘脑相关的神经束白质退化,这为 AD 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高校在招生录取中,有的采用了大类招生的模式。那么,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是如何进行专业分流的?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通常会把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以后,先进行一到两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分流,进入大类中的某一细分专业。 目前,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上进、志存高远、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符合2024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
一、报名对象1.具有我省户籍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2.非我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申请在我省参加高考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