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在对港澳台交流合作及招生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是校际合作促发展,深入交流共提升。与16所港澳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十年近2万人次港澳师生到校交流,联合培养逾700名学生毕业。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在近30个学科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加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葡海洋研究联盟等,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建设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以及历史人类学、大湾区人文共同体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国家超算中心、“天琴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港澳开放共享;共建光电材料与技术、华南肿瘤学、转化医学、粤港澳应用数学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二是联盟开启新引领,齐创湾区大未来。2016年,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牵头组建粤港澳高校联盟;2019年,联盟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汇聚粤港澳三地41所高校,每年召开理事会和校长论坛,组织上千场粤港澳高端学术论坛,在海洋科技、超算、研究生教育等领域组建37个专业联盟,合力打造青年学者论坛,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线上课程,建设智慧校园,打造“夏日学院”暑期交流品牌项目,培养新时代引领未来发展的人。
三是招生培养多元化,为国育才践初心。近十年共录取港澳籍本科生4136名,研究生643名。设置多形式奖学金,坚持以赛促学,发挥珠三角改革开放实践丰富的“第二课堂”作用等,培养了一大批港澳籍学生优秀典型,如入选研究生支教团赴西藏支教,赴清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社区服务,多名学生踊跃参与抗疫志愿者服务。港澳籍校友在当地政商界均有杰出代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是“医”护健康大作为,齐心抗疫情谊深。坚持打造一流学科、建设“名医摇篮”,基础医学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2.0,医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今年初在校港澳籍医科专业本科生434名,研究生83名,占全校港澳籍学生总数的37%。在澳门设有护理学研究生教学点,为澳门医科毕业生提供住院医师培训,派出179名精英医护人才赴港澳支援抗疫,以实际行动守护港澳同胞生命健康。
1.以参加保送生考试的成绩为主要依据,综合考察学生在学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择优录取。 2.拟录取名单经天津外国语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在我校招生网上公示,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待考生所在省(市)招办审批同意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3.已录取的保送生不得调整到英
2022年1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将于2月15日开通查询。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委规〔2021〕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细则>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批准,我校2024年继续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