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是出自《小儿垂钓》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的下一句是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翻译含义2:“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翻译含义3:“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朝代】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是出自《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的下一句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翻译含义2: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下一句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翻译含义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是出自《秋寄从兄贾岛》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无可。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的下一句是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翻译含义2: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