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是出自《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下一句是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翻译含义2: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翻译含义3:“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出处《谏太宗十思疏》全文如下: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征【朝代】唐代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是出自《岳阳楼·春色醉巴陵》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明代的杨基。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下一句是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美丽的春色陶醉了巴陵,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翻译含义2:这首诗首联点题,写了巴陵山的春色,也写出了岳阳楼的气势。翻译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是出自《初夏》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的下一句是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是一句诗句,通常用来描绘初夏时节的景象,并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是出自《瑞鹤仙·悄郊原带郭》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周邦彦。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的下一句是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