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赋予你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它将重新树立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目前有很多想要报考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好奇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对比哪个好哪个更厉害?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今天考动力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全面的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创建于1942年,是中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创建于1955年,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从两校的历史底蕴来看,南京邮电大学比北京邮电大学多了近13年的办学历史。南京邮电大学是双一流院校,北京邮电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和双一流院校。
南京邮电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62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3‰,国家一流专业2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1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
北京邮电大学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学科。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包括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类。拥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16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从两校学科上看,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而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有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机器人试验班)等。
南京邮电大学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0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6.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7.44%。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国外院士8人、IEEE Fellow10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
北京邮电大学大力在职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近年来,学校通过创新引才方式、打造引才品牌、优化引才布局,精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人才资源沃土实现深耕细作,人才队伍力量得到持续加强,入选全国首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近三年来,学校海外人才引进人数增长4倍,实现大幅提升。当前,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都非常强大,相差不大。
总结: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各有特色、优势学科明显,但稍有差距。北京邮电大学排名更靠前,综合实力稍高。根据武书连排名显示,北京邮电大学位于76名,南京邮电大学位于81名。
不同的学校、甚至学校所在的城市,影响了个体的眼界和视野。目前有很多想要报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同学好奇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对比哪个好哪个更厉害?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今天考动力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全面的介绍。1.两所学校的历史底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简称电科院),创建于1958
上大学可以让你学习到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以及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目前有很多想要报考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好奇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比哪个好哪个更厉害?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今天考动力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全面的介绍。1.两所学校的历史底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苏工院),始建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和多方了解的过程。目前有很多想要报考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好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比哪个好哪个更厉害?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今天考动力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全面的介绍。1.两所学校的历史底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交职院),创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