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是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孔子后学。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下一句是: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翻译含义2:
这句话的意思是,尺寸很小的蠕虫会屈曲自己的身体以求得别人的信任,而巨大的龙和蛇会蜷缩起来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和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灵活适应和调整自己,同时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翻译含义3:
指人要学会退让和忍耐,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原文节选如下:
《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作者】孔子后学【朝代】战国时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是出自《听筝》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的下一句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翻译含义2: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是出自《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的下一句是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翻译含义2:诗人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是出自《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吴文英。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的下一句是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我陪同麓翁登上飞翼楼近看雪景,见春风尚未来临,楼下梅花枝上还覆盖着一层白雪,使它更显得一尘不沾。翻译含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