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是出自《苏溪亭》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的下一句是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翻译含义2:“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
翻译含义3:“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出处《苏溪亭》全文如下:
苏溪亭
【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代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是出自《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的下一句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翻译含义2: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出自《幼学琼林·卷一·地舆》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明朝时期的程登吉。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是: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又有所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是出自《东郊》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韦应物。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的下一句是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斜倚树丛,我休息得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翻译含义2:“依丛适自憩”描述的是诗人倚靠在树丛旁,舒适地休息。这里的“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