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是出自《风流子·送春》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清代的李雯。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的下一句是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是谁让春天离开的?人间的怨恨,惟有对斜阳发问:你在何方?
翻译含义2:“谁教春去也”,短短的五个字,就有一种非常深刻曲折的意思。李后主的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写得感情奔腾汹涌,一泻无余。因为他是个比较任纵的帝王,没有约束节制自己的习惯。李雯却是个自我反省、压抑而又自责的人,同样是写亡国的悲痛,可是他与李后主表现得迥然不同。
翻译含义3:“谁教春去也?”是对命运发出的质疑。天下的事情有许多为什么,国家为什么有这样的下场?我李雯为什么有这样的遭遇?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出处《风流子·送春》全文如下:
风流子·送春
【作者】李雯【朝代】清代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芳心谢,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杜宇数声,觉馀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
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是出自《咏壁鱼》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李远。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的下一句是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鳞细粉光鲜”描绘了一种细致而富有光泽的质感,可能指的是书籍的封面或者纸张的纹理。翻译含义2:“开书乱眼前”则表达了打开书籍后,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是出自《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的下一句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翻译含义2:"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表示太阳已经在西边的山岭后落下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是出自《围炉夜话》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清朝时期的王永彬。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的上一句是: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有不忍指出别人错误的想法,就必定会有因此而招致的祸患。翻译含义2:含义是沉默和不表达可能会带来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