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后,显著的变化是志愿设置将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那么,“院校专业组”是如何设置的,这样设置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院校专业组”是如何设置的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也就是说,专业组设置与选科要求是紧密相关的,同一组的选科要求是一样的,但相同选科要求的专业不一定就在同一组,即高校将相同选科要求的专业,可设置为一个甚至多个专业组。如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3个专业均要求选考“物理+化学”,但是这三个专业可分属不同专业组。
高校设置专业组时,除了考虑选科要求外,学科门类、专业类、院系结构、培养模式、校区、合作办学模式、定向培养、招生种类、招生计划等因素也会起到一定影响。无论出于哪种考量,其初衷都是为了保障合格且适合的考生能够填报,避免考生因为条件不符合而错报。
对高校而言,“院校专业组”不仅为高校设计带有自身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留有充分的空间,而且可以通过选科要求连接到特定目标的高中生,打通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就能清晰地了解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特点和差异,并能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同类型的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有何作用
“院校专业组”模式,既满足了高校提出的专业选科要求,也有助于考生了解专业、了解大学,特别是有助于理解高考综合改革给我们所提供的更多选择,使考生自由地表达对特定专业或学科的兴趣爱好。
按“院校专业组”招生,可以使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培养和学生才能、特长的适配性,有助于提升培养质量。高校从考生喜好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去优化院校专业组的设置,优化高校的学科、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竞争力,进而促进“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高考结束了,很多考生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很多家长和考生都知道平行志愿的优势优点,但是也会忽略平行志愿的弊端。今天考动力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填报平行志愿的弊端有哪些,会存在哪些风险!平行志愿有哪些弊端?1.考生很难兼顾学校和专业在“平行志愿”内所有的院校关系是平行,但是考生的
高考位次计算方法高考位次是衡量考生高考成绩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的一种方式。计算高考位次主要依据考生的选科情况(物理或历史)和分数。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新高考位次 / 选物理人数 = 旧高考理科位次 / 理科人数新高考位次 / 选历史人数 = 旧高考文科位次 / 文科人数理解位次:位次指的
1、高考志愿如何报录取几率大高考志愿填报建议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方式进行:冲一冲:即考生填报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时,选择一所往年录取分数略高于自身成绩且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院校,凭借运气去尝试。但冲高的分数要有一定的限度,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随意乱填。稳一稳:选择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与自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