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10时整,广州文冲码头,我国高校首艘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任务,抵达广州母港。
本航次是“中山大学极地”号经过科考船改造之后,在海冰地区的“首秀”,成功验证了极地号低温航行、破冰、船载科考设备、冰区科考保障等能力,成为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
极地号1月17日从南海之滨的广州出发,穿越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四大海区,单程1500海里,检验了极地号长距离航行和运行性能,途中经历狂风巨浪,1月24日在成山头海域遭遇4.5米巨浪,于1月25日凌晨抵达渤海辽东湾冰区。
本航次恰逢今冬最强的北极寒潮,我国大部地区显著降温,渤海海冰面积创近年新高,空气温度也达到了将近零下20摄氏度。极度严寒和严重冰情为极地号提供了类极地试验环境。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有冰海域,我们选择在渤海地区试航就是为了检验极地号的破冰能力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工况。结合渤海湾的气候特点和精准的短期天气预报,经过综合研判,我们最终选定1月17日起航出发,赶渤海湾最低温且海冰最重的时间段开展试航。”本航次首席科学家程晓教授介绍。
1月24日的巨浪和暴风雪,叠加着低温,让极地号外表冻上了厚厚一层冰,就似披上了银色铠甲。在卫星影像的指引下,极地号向着海冰最重的海区进发。辽东湾的海冰在船艏的碾压下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极地号在北国海疆划上一道道靓丽的弧线,极为震撼。
1月25日,渤海辽东湾海冰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外缘线达56海里,最大冰厚超过35公分,许多船只被冻在突如其来的海冰里动弹不得,而这对于最大破冰能力可达2.2米的极地号来说正是试验的好时机。科考队员根据卫星影像的指引,身披银甲的极地号往海冰最严重的冰区进发。
极地号冰区试航中,为了获取海冰和大气环境信息,多套船载观测设备还对海冰范围、厚度、冰面温度、大气压、风速风向、湿度、能见度等做了同步观测。
1月15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量子软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东主楼10-103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计算机系原系主任吴建平院士、周立柱教授,系党政班子成员,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系党委书记刘奕群主持。计算机系主任尹霞宣读了关于成立清
1.报名 考生参加各省统一高考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参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报名。注册时间详见各高校2024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报名缴费时间为2024年3月1日—10日。 2.测试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的专业测试。 3.专业合格名单公示 高考前,高校确定并
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将于2022年12月31日开始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考生应密切关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福建师范大学考点的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考试防疫要求和福州市疫情防控要求,遵守考试防疫规定。同时,应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