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是什么意思?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是什么意思?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是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下一句是: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意思是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翻译含义2:

此句说明不能只看重某个人的口才或者某个人的能力,而应该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后常用来表示对人不可以求全责备。

翻译含义3: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指那些能够实际行动、做事情的人,并不一定善于言辞和表达。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指那些善于言辞、口才出众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实际行动和付诸实践。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节选如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柰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於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其孙膑脚,筹策庞涓。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後留权。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更新时间: 2023-09-04 08:43:30 编辑:poxiaohai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是什么意思?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是什么意思?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是出自《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的下一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当家后才能体会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翻译含义2:只有亲自承担家庭责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是什么意思?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是什么意思?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是出自《倪庄中秋》中的一句话,作者是金朝的元好问。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的下一句是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翻译含义2:“强饭日逾瘦”:尽管努力多吃,但身体却日渐消瘦。这里的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是什么意思?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是什么意思?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是出自《贺新郎·和前韵》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的下一句是更忆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想起在水仙祠下那些风流处士,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