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是什么意思?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是什么意思?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是出自《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的下一句是:此三者,君子慎之。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君子耳朵不聆听靡靡之音,眼睛不注视女子的美貌,嘴巴不说出不当言论。

翻译含义2:

此句强调君子在言行举止中要保持高尚的品行,远离低俗和邪恶,以维护个人的尊严和道德。

翻译含义3: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听淫秽的言语,不看邪恶的色情物,也不说恶劣的话语。它强调了君子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远离低俗和不道德的事物。君子应该有自律和自制力,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保持清正廉洁的态度和言行。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出自《荀子·乐论》原文节选如下:

《荀子·乐论》

【作者】荀子【朝代】战国时期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 荀子 更新时间: 2023-12-27 14:16:45 编辑:poxiaohai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是什么意思?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是什么意思?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是出自《戏题秋月》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戎昱。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的下一句是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秋天晚上的月色比春天的月色更好,世界宽广辽阔却安静非常。翻译含义2:“秋宵月色胜春宵”:描述的是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是什么意思?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是什么意思?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是出自《铜雀台赋》中的一句话,作者是两汉的曹植。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的下一句是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翻译含义2: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是什么意思?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是什么意思?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出自《玉楼春·春恨》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的下一句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翻译含义2: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