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是什么意思?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是什么意思?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是出自《孟子》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的下一句是: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翻译含义2:

此句说明人的向善之心,如果能得到雨露滋养,就会渐渐长成一片森林,说明了为善在于自己,强调了个人是为善去恶的主体,不必依赖神灵或他人。

翻译含义3:

含义是适当的滋养和养护对事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给予事物适当的滋养,才能使其茁壮成长;而一旦失去了滋养,事物就会逐渐衰败和消亡。这个观点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界的生物生长、人类的成长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与衰退等。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自《孟子》原文节选如下:

《孟子》

【作者】戴圣【朝代】战国时期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更新时间: 2024-01-08 16:41:08 编辑:poxiaohai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