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出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下一句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没有不犯错误的完人,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翻译含义2:
含义是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然而,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能够识别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承认并改正这些错误的人。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翻译含义3:
“过而能改”被孔子视作“仁”的一种内在要求,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历代士人产生了深远的激励作用,成为流传千古的箴言。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原文节选如下:
《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作者】左丘明【朝代】春秋时期
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鬥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競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馀子亦为馀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是出自《梦江南·兰烬落》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下一句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兰烬落,屏上暗红蕉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已经模糊不辨。翻译含义2: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翻译含义3:“兰烬”,兰膏燃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是出自《礼记·祭义》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戴圣。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下一句是: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不说伤人的话,别人就不会用忿怒的话回击。翻译含义2:含义是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在面对挑衅或冲突时,尽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是出自《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陆游。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的下一句是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枫叶刚刚染上红色,槲叶也由绿变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