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下一句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翻译含义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翻译含义3: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出处《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如下: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更新时间: 2023-10-26 10:47:52 编辑:songhuajun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是什么意思?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是什么意思?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是出自《荀子·议兵》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子。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的下一句是: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是什么意思?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是什么意思?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是出自《病起书怀》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的下一句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翻译含义2:起句两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是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明朝时期的陈继儒。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的下一句是:看中人,在大处不走作,看豪杰,在小处不渗漏。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为人处世,一定要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