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库>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什么意思?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什么意思?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出自《商君书·更法》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商鞅。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下一句是: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

翻译含义2:

此句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这类人不会追随社会潮流和人群行为,鼓励人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翻译含义3:

意思是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坚守内心的价值观,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不被外界的声音和期待所左右。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商君书·更法》原文如下:

《商君书·更法》

【作者】商鞅【朝代】战国时期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于是遂出垦草令。

栏目:知识库 Tag: 名言名句 更新时间: 2023-12-21 09:47:09 编辑:poxiaohai

留言

  • 昵称:

  • 邮箱:

  • 当前暂无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是什么意思?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是什么意思?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是出自《赋得蝉》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南北朝的褚沄。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的下一句是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均有象征的意思,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系统。隐喻的基础即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性。翻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是什么意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是什么意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是出自《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一句话,作者是魏晋的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的下一句是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秋风萧瑟,天气清冷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是什么意思?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是什么意思?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是出自《有駜》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先秦的鲁颂。有駜有駜,駜彼乘黄的下一句是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有駜有駜,駜彼乘黄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马毛黄。翻译含义2:诗一开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的马。翻译含义3:周代的礼制非常严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