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是出自《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宋范晔。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的下一句是: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人们都只知道取得为取得,而不知道给予别人或付出代价也是取得。
翻译含义2:
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常常忽视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与他人分享,不仅可以实现共同的利益,还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翻译含义3:
含义是取得东西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与之相处。我们应该不仅关注如何获取和占有,还要学会正确地管理、利用和享受所得之物,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就和幸福。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出自《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原文节选如下:
《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作者】宋范晔【朝代】南宋时期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今圣朝兴复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孤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
帝省奏,愈不悦。
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出自《水浒传》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施耐庵。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下一句是: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太平本是将
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是出自《浪淘沙·莫上玉楼看》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韩疁。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的下一句是四垂罗幕护朝寒。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不要再到华丽的高楼上去举目眺望了,能看见的,只有那无尽的如细雨般飘飞的斑斑落英。翻译含义2:开篇二句写思妇登楼眺望所见的狼藉景象。明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是出自《题君山》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的下一句是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翻译含义2:首句写曾在世外遇到女仙麻姑;次句说从麻姑处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