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者,治之本也是出自《淮南子·泰族训》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安。仁义者,治之本也的下一句是: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治其未,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仁义者,治之本也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仁德道义。
翻译含义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和义是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和基础。它强调了在管理和领导一个团队、组织或整个社会时,必须以仁爱和公正为核心价值,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仁义者,治之本也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仁义者,治之本也出自《淮南子·泰族训》原文节选如下:
《淮南子·泰族训》
【作者】刘安【朝代】西汉时期
人欲知高下而不能,教之用管准则悦;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快射;又况知应无方而不穷哉!犯大难而不慑,见烦缨而不惑,晏然自得,其为乐也,岂直一说之快哉!夫道,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焉,其为君亦惠矣;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亦博矣。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者乎!
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嘻戏害人也。人皆多以无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修堤防,则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以戈猎博弈之日诵诗读书,闻识必博矣。故不学之与学也,犹瘖聋之比于人也。
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天之所为,禽兽草木;人之所为,礼节制度,构而为宫室,制而为舟舆是也。治之所以为本者,仁义也;所以为未者,法度也。凡人之所以事生者,本也;其所以事死者,未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一性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以未害本,谓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先后而已矣。草木,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未。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要则不掉矣。故食其口而百节肥,灌其本而枝叶美,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也有本末,其养物也有先后。人之于治也,岂得无终始哉?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治其未,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且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不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语曰:“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
名不虚传是从名不虚立演变而来,名不虚立,士不虚附是出自《史记·游侠列传》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名不虚立,士不虚附的下一句是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名不虚立,士不虚附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是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的下一句是: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 ,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慎狷而达,有坚而 缦,有缓而悍。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意思是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是出自《铜雀台赋》中的一句话,作者是两汉的曹植。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的下一句是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翻译含义2: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