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是出自《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下一句是: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意思是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琴、瑟来使人们心情快乐。
翻译含义2:
这意思是说,君子通过敲击大型的乐器钟鼓,来表达其崇高的志向和意愿;通过演奏琴瑟等小型乐器,来安抚和满足自己的内心情感,寻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翻译含义3:
这里的"道志"和"乐心",分别表示的是君子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这句话,体现了对音乐教化作用的重视,也揭示了音乐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出自《荀子·乐论》原文节选如下:
《荀子·乐论》
【作者】荀子【朝代】战国时期
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墨子非之,几遇刑也。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身也。君子明乐,乃其德也。乱世恶善,不此听也。于乎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勉学,无所营也。
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钥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钥,似星辰日月,鼗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出自《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戴圣。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上一句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
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是出自《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元宏。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下一句是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暗示了作者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期望,希望能够带领人们追求正义和建立一个正直的社会秩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是出自《忆秦娥·梅谢了》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宋代的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的下一句是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的意思是:翻译含义1: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翻译含义2: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